◎ 莊國偉
2025年世界癌症日,癌症希望基金會響應世界抗癌聯盟(UICC)號召,發起「健康台灣、有你有我」系列宣導活動,呼籲社會攜手抗癌、支持癌友。此系列活動直接獲得總統賴清德先生、副總統蕭美琴女士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先生積極響應參與,充分展現政府對癌症議題的高度重視。我國政府的積極響應,也被正式納入UICC甫出版的《2025年世界癌症日影響力報告》中,成為國際肯定的重要案例。
賴清德總統身為我國首位醫師元首,上任後即提出「健康台灣」政策願景,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並設定2030年將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政策目標,一系列從篩檢到治療及長照和醫療的整合性政策,正逐步讓「健康台灣」從願景成為病友有感的實質改變,從制度面推動多項改革。這些舉措,不僅展現政策優先方向以及實踐,也讓癌症病友與其家庭實際感受到支持。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提出「健康台灣」政策願景,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目標是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3分之1。(資料照)
台灣健保制度完整,但隨癌症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高價新藥的引進也使健保面臨沉重壓力,進而轉嫁至病人自費負擔。癌症希望基金會早在2017年至2021年推出共四版的《癌症治療可近性政策建言書》中,即持續建議比照英國設立癌症新藥基金。此建議直至賴清德總統親自支持與拍板,才使政策從倡議轉化為行動。2025年政府正式編列50億元,作為邁向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第一步,協助病友取得必要藥物,減輕經濟負擔。
癌症希望基金會深耕癌症照護已近25年,深知這樣的改革,需由中央政策引導,方能突破制度限制。尤其隨著癌症照護治療逐漸慢病化,面對癌症,病友所需不僅是藥物,更是涵蓋生活、心理、社會支持的整合照護。
癌症希望基金會長期推動癌症照護網絡中的醫社轉銜點——「癌症資源中心」,在國健署支持下已於105家醫院設置,逐步建構出醫院串聯社區資源的整合模式,並設置線上「台灣癌症資源網」,打破空間及時間限制,建構一站式完整全面的身、心、靈照護資源管道。
在國健署支持下,癌症照護網絡中的醫社轉銜點——「癌症資源中心」已於105家醫院設置。圖為北榮癌症資源中心。(北榮提供)
在賴清德總統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政策目標下,癌症希望基金會將持續倡議並推動癌症照護資源的整合,讓病友家庭生活品質全面提升,建議應比照失智友善社區照護網絡、長照網絡等模式,啟動跨部會的協作,建立完善的政府、醫院及民間資源整合平台;並將第三期以上、仍積極治療中卻未符長照資格(如年齡門檻)的病友及家屬,納入長照體系,以強化社區照護韌性,讓癌症照護網絡成為支持病友與家庭的穩定依靠。
再者,面對高齡與少子化社會,健保財務壓力加劇。癌症希望基金會多年來倡議以商保補位健保,促成衛福部委託國衛院於2024年提出「第二層健保政策險」可行性建議。我們建議行政院應儘速成立跨部會推動小組,訂定政策時程與藍圖,讓民眾健康投資可獲更貼近醫療需求的保障,也為健保永續建立第二道防線。
癌症防治是一場長期戰役,從預防、治療、重建到回歸社會,每一階段都需要制度性支持,我們除樂見賴總統優先推動癌症防治工作外,亦深切期待政府在既有基礎上,持續深化政策內涵,從治療、生活到重建,讓健康台灣照顧到每一位癌症病友。
(作者為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