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修民
這幾天台幣升值,驚見數十年來不曾看過的二字頭,引發國內不小的金融動盪,連央行總裁、甚至總統都親自出來開記者會安撫國人情緒,狀況嚴峻由此可知。
賴清德總統發表談話,說明新台幣升值主因。(總統府提供)
自從川普提出對等關稅之後,大眾對於台幣升值的預期十分強烈,不只從事國際貿易的進出口商會想要做貨幣的兌換, 5月5號當天連一般的民眾都忙著換匯,導致台灣各大銀行的行動APP整天當機,蔚為奇觀
而驅動這種不理性的兌換行為,除了預期心態之外,不理性的謠言其實也佔了很大的部分,有謠言曾根據大麥克計算理論,台幣最後會升值到13.3 ,實在有夠誇大。
最典型的疑美論:台積電會變成東芝
這波台幣升值到13.3,之前很多媒體人最愛講的就是美國藉由廣場協議或者是美日半導體協議打垮日本的半導體,進而推演出美國也會打壓台積電,甚至有媒體的主持人講出台積電會變成下一個東芝,實在讓人嘖嘖稱奇。
甚有媒體主持人講出台積電會變成下一個東芝,實在讓人嘖嘖稱奇。(路透檔案照)
廣場協議以及美國對日本半導體協議
廣場協議讓日圓升值之後,美國也跟日本簽了半導體協議,當年的協議主要內容有三:一、暫時中止調查與反傾銷制裁。二、兩國致力於拓展外國在日本市場市佔率。三、日本同意不在美國與第三國傾銷。上述三要點對於國際貿易協議不熟的讀者可以簡單想成就是要求DRAM必須維持一定的價格販售,不能以低價賣出,而且效力不只在日本市場,而是全球市場的DRAM都必須賣高價。
以上面的美日半導體協議內容要求不能以低價販賣,以當年美日產品DRAM在全球市佔高達8成的環境下,某種程度可視為是價格壟斷,以今日反托拉斯/反貿易/公平交易市占率達三成就可能達到警戒線情況下,如果今日看來、當年如果不是由美日政府出面簽訂,而是由廠商自行簽訂,早就被以反托拉斯法移送法辦了。
事實上、美日半導體協議不只讓美國半導體產業受惠,甚至也加強日本半導體實力
東芝真正衰弱的原因:選錯領導人
東芝的問題不只錯在經營者當年全力押寶核能事業,結果遇到311地震海嘯,導致核能事業虧損幾乎拖垮了整個集團。(路透檔案照)
東芝的問題不只錯在經營者當年全力押寶核能事業,結果遇到311地震海嘯,導致核能事業虧損幾乎拖垮了整個集團。最後還是靠出售半導體事業部(Kioxia)的金雞母才救了整個東芝集團,半導體根本就是東芝的救命仙丹,哪來負面形容詞?
誠信才是投資企業最重要的事
巴菲特在投資企業的時候最強調的一件事就是該企業領導人的誠信。很不幸的是,以這個條件下過去東芝完全不具投資的價值
這一家公司的之前經營者還作假賬,基本上企業經營者作假賬這個是所有投資人最忌諱的天條,這絕對不是什麼日圓升值或者是日美半導體協議能相比的。
台幣大幅升值,也不會對台積電有致命的影響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近日大幅升值。(路透檔案照)
由上可知,目前的台積電並不具備之前東芝衰弱的一些因素。重點就是,就算台幣真的升值到了13.3 ,雖然這的確對台積電的營運會造成重大的打擊,但是卻不會到致命的程度,主要的重點有二:半導體的設備都是由美元計價以及台積電近年來在海外大幅擴廠。
台積電的半導體設備全部都是美元計價
以目前的情況,台積電的所有半導體設備絕大多數都是由海外廠商所供應。不管是直接來自美國的應用材料,或者是Lam research,就算是來自荷蘭的ASML或者日本東京的威力科,其設備產品都是用美元計價。
而半導體設備的費用跟折舊基本上對台積電的營運成本都是非常大的因素。例如ASML的高孔徑(High NA)的EUV微影機,一台就要價3.6億美元,如果台幣真的升值到13.3 ,表示每台直接打4折。
人力費用當然也是台積電經營成費用當中很重要的因素, 以台積電目前的規劃到了2030年美國的先進產能將有機會達到30 %,台幣大幅的升值對於美國、日本與歐洲設廠成本營運的大幅降低也是很有幫助。
事實上,台積電過去幾年的全球化佈局,也是要規避掉匯率變動對於永續經營所帶來的影響,也由此可以證明,過去某些人所謂的台積電被美國搶走,台積電變成美積電,只是不了解半導體,也不懂國際企業經營的外行話。
(作者為科技專欄作家)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