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名家分享~賴寇蒂》中共統戰敘事轉變?從國民黨「反綠共」踩雷看北京話語戰略

在台灣426反對大罷免運動中,國民黨高舉『反綠共』旗幟,不只在台灣社會引起爭議,更意外踩到北京的話語紅線,引發統戰體系內部的敘事警報與權力反制機制。

◎ 賴寇蒂

國民黨「反綠共」口號不僅踩到北京語言紅線,更觸發統戰體系內部話語權爭奪戰。

國民黨426活動高舉『反綠共』旗幟,不只在台灣社會引起爭議,更意外踩到北京的話語紅線。(資料照)國民黨426活動高舉『反綠共』旗幟,不只在台灣社會引起爭議,更意外踩到北京的話語紅線。(資料照)

在台灣426反對大罷免運動中,國民黨高舉『反綠共』旗幟,不只在台灣社會引起爭議,更意外踩到北京的話語紅線,引發統戰體系內部的敘事警報與權力反制機制。

這場話語操作,最終演變為一次話語反噬:中天新聞微博發布「反綠共」新聞被秒刪,旺報隨後刊出主筆社評〈「反綠共」邏輯錯亂、自我矮化〉,極其克制地提醒國民黨「不宜再用此語」。

這不是偶然,而是中共話語統戰體系內部產生的反饋現象。

▪️微博秒刪:真正的核心警訊來自北京

從時間序來看,《旺報》這篇文章的背景與中天新聞在微博發文被秒刪有關。

中天曾在4月27號於微博報導國民黨「反綠共,戰獨裁」的抗爭口號,結果文章被迅速下架,這也顯示北京對此抗爭議題的防堵和不滿。

中天在微博刊文分享朱立倫痛罵民進黨政府的發言,結果遭微博官方刪文,引發台灣網友熱烈討論(圖翻攝自Threads)中天在微博刊文分享朱立倫痛罵民進黨政府的發言,結果遭微博官方刪文,引發台灣網友熱烈討論(圖翻攝自Threads)

隨後《旺報》於4月29日發表這篇社論,似有「悔過」意味,試圖緩和與北京的緊張關係。

在中國,出現「共產黨」三字搭配貶義語境,無論對象為誰,都可能觸犯「思想紅線」。

這也說明,哪怕「綠共」是藍營用來打擊政敵的武器,若涉及對「共」的語境否定,北京依然視為戰略危險語彙,並以技術手段封殺。

對國民黨而言,這是一個弔詭的訊號:
你一邊在統戰體系內扮演合作者,另一邊卻不小心踩到「不能提的敏感語言地雷」,文章指出這種說法「自我矮化」,用「共」字作為負面標籤,卻貶低了中共的意識形態。

《旺報》明白強調:
當天活動「反綠共、戰獨裁」訴求不明,尤其前半句「反綠共」更是邏輯錯亂,反而彰顯國民黨「為反對而反對」的不負責任態度

▪️為何急剎車? 自爆的話語操作與話語權失控

我寫在4月24日《為何一月就看穿「綠共」劇本? 預見國民黨426邏輯死亡記事》 文中就指出:

作者日前貼文就指出「綠共」這個標籤,恐怕是會犯北京的大不諱。(取自貼文)作者日前貼文就指出「綠共」這個標籤,恐怕是會犯北京的大不諱。(取自貼文)

— 「綠共」這個標籤,恐怕是會犯北京的大不諱。

因為「綠共」這個標籤要成立,你首先要承認「共」是一個可以作為污名指控的概念,而「共」指的從來不是抽象的獨裁,而是具體存在的中共政權。

這時,國民黨的議題這就讓情勢變得很尷尬——
要打民進黨是獨裁,卻明白指控北京是更大的極權象徵!這對北京來說當然面子掛不住。

所以我們見到了「親中媒體」出手打臉「親中政黨」的奇妙景象,這是北京透過親中媒體親自收線,告訴代理人這張牌不能再玩。

▪️話語邏輯錯亂與「中國式譴責」

《旺報》的社評其實寫得很有意思,語調鋪陳與我印象中的「中共某些媒體」的模糊式寫法頗為類似。

因為它既不像《環球時報》那麼兇,也不敢像《人民日報》那樣居高臨下地喊話;所以他對國民黨及支持者採用的是「黨內長輩的碎念語氣」包裝,安撫藍營情緒、控制輿論焦點,以避免北京與國民黨之間的直接衝突擴大。

這很像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版」或中共黨刊的「求是」雜誌,在進行「黨內政策修正」時的語感,並非直接「批判國民黨失格」,而是以一種「家內提醒」的口吻,用溫和表述勸導收斂。

—旺報「柔中帶硬」的敘事呈現:
先稱讚大遊行的人數
後批評「反綠共、戰獨裁」訴求不明

又再迴護"抗爭是國民黨被動、受情勢逼迫所為..."

文中反覆呈現「打一巴掌」再「呼一呼」的多次假理性矛盾,目的和立場是—打民進黨、幫國民黨甩鍋、維護中國論述空間。

★ 另外,我認為有趣的訊息還有如下內容:

首先,當中國崛起、美國日益顯得自顧不暇,…國民黨..⋯將這場抗爭主軸設定為「反綠共」,凸顯國民黨和民進黨比賽誰更反共,把自己放在曹興誠同一個位階,不但邏輯錯亂,更是自我矮化。

將這場抗爭主軸設定為「反綠共」,凸顯國民黨和民進黨比賽誰更反共,把自己放在曹興誠同一個位階,更是自我矮化。(資料照)將這場抗爭主軸設定為「反綠共」,凸顯國民黨和民進黨比賽誰更反共,把自己放在曹興誠同一個位階,更是自我矮化。(資料照)

「⋯2028年即使賴清德下台,國民黨重返執政,台灣就會更好嗎?恐怕未必!」

「國際政治經濟因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大棒而陷入混亂…台灣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淺碟經濟體...,而過去30年的繁榮,主要動能在大陸的改革開放與經濟崛起...」

我認為這幾段文,無意透露了北京對台的戰略邏輯。

▪️不是親美就是親中,親中之後—「誰」負責代理北京?

文中除了希望藍營在島內打認知戰時,精準區分「民進黨」與「中國體制」,避免台灣人反對民進黨時,無差別地抵觸中共意識形態。

此外,旺報還透露了北京對台灣親中政黨的拿捏心態:
文中提到「中美貿易戰」也告示了—台灣必須中美二選一的邏輯。

這個定調是打了許多逃避面對的「假中立」分子的一巴掌~ 中共也明示了: 台灣未來只能二選一!

文中自吹中國崛起,醜化美國要求台灣親中,但是國民黨的議題毀了「中共形象」,這會讓中共統戰不易,文中提到的「國民黨重返執政,台灣就會更好嗎?恐怕未必!」 則暗示:沒有中共的支持,國民黨即使執政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從更深的戰略語境來看,它潛藏的訊息還包括:

◆當國民黨話語系統無法有效配合統戰邏輯時,北京將不得不考慮其他選項—例如更具可控性與話語柔順度的民眾黨及其它更可控的話語代理人。

◆同時,這些內容也是在「政治忠誠度」上發出警告:國民黨若連「共」字都搞不清楚該如何使用,那北京對你就無法信任。

◆這就是台灣政治場域中常被注意的代理人困境:為什麼親中名嘴如此親中? 寧願太過也唯恐不及?
因為 :

誰能穩定傳遞北京話語、避免擦撞意識形態紅線,誰才有被扶持的資格。

▪️還有那些可能的政治警告?

社論內還有一小段很容易忽略的內容:

「若希望累積成為政治資本與發展動能,還需要一個有魅力的領袖、提出明確的政治目標與宏大、感動人心的願景,才能扭轉乾坤。」

雖然話語敘事代位中方,但由於公開點名還是不宜,所以文中透過「需要有魅力領袖」暗示,北京對朱立倫目前的危機處理、群眾動員與議題主導力顯然不滿,但目前還處於一種「不滿意但還不想翻臉」狀態。

這也是先透過文字試探內外反應,看是否能醞釀出「換領袖」的話題氣候。

若國民黨持續失分,北京可能準備將資源重新分配(如轉向民眾黨或其他國民黨新生代理人),這段話便是鋪路之一。

而其中「有魅力的領袖」一詞或許暗示:
若接下來黨內輿論、民調、民意對其他政治人物如蔣萬安有利,這段語言可「順水推舟」轉為支持蔣的話術預備鋪陳。

所以這篇社評不是勸告,是綜合了「警告」、「下台階」以及「帶風向」的複合訊號,這篇社評根本不是在勸國民黨,而是在暗示認知戰要進入下一階段了!

▪️中共從來不會只用一張臉、只下一步棋

這場認知戰已將進入下一階段,話語代理人可能會被快速輪替。

國民黨一些愚不可及的代理人或許尚不知自己即將被放棄,但我們需要了解 : 中共從來不會只用一張臉、只下一步棋。


#旺報 #媒體識讀 #統戰解碼 #賴寇蒂觀察

(作者為社會零售經濟觀察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賴寇蒂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