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重華
在中國對美國掀起報復性關稅戰的同時,一項引人矚目的舉動也浮出檯面:中國國有航空公司大規模退訂波音已完工現機,試圖以此表達對美方貿易政策的強烈不滿。然而,這種近似於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抗美行動,不僅無助於實質改變美中貿易結構,反而可能對中國自身航空產業與乘客安全造成長遠傷害。
飛機市場的運作與普通商品截然不同。商用客機往往需提前五至十年下單,經歷設計確認、製造排程、測試認證等繁複過程,最終交付給航空公司。因此,一架「現機」能在短時間內交付本身就是稀缺資源。在當前全球航空業逐步從疫情中復甦,各大航空公司擴張航線、急需機隊更新的時刻,中國居然選擇退訂已經組裝完成、甚至貼上中國航空公司塗裝的波音現機,顯示北京當局已將意識形態凌駕於產業理性之上。
美中關稅戰開打,中國國有航空公司大規模退訂波音已完工現機,試圖以此表達對美方貿易政策的強烈不滿。圖為1架原定交付給中國航空公司的波音737 MAX8客機從中國離境,降落在美國領土關島。(路透)
這一舉動雖然在宣傳上可收「不吃美國麵包」之效,實際上卻形同將自己精心養大的航空業推向懸崖。中國目前雖有自行研製的C919客機,但該機仍大量依賴美國與歐洲的核心航電、引擎與系統零組件,尚未完全擺脫國際供應鏈。若與波音全面脫鉤、激怒美國供應商,勢必將牽連中國自製民航機的發展節奏與安全保障。屆時,非但無法替代波音,反將連國產化的基礎都動搖。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此番退訂所釋出的現機並未遭業界冷遇,反而吸引了包括印尼、印度、中東與歐洲多家航空公司趁勢搶購。這些國家航空公司對現貨飛機的需求極為殷切,能在不需等候的情況下取得高性能客機,可謂撿了大便宜。相較之下,中國則因一時的民族情緒與政治計算,拱手讓出有利資源,最終仍得轉向空巴高價採購,增加國內航空營運成本。
一百多年前,義和團號召「刀槍不入」,以神權對抗洋槍洋炮,最終釀成八國聯軍入侵、京城失守的國恥。今日中共藉由退訂波音,試圖營造「反美制裁不手軟」的強硬形象,但在全球化的航空產業鏈條下,此舉更像是一場脫離現實的義和團式鬧劇。真正有遠見的國家應善用市場、穩定產業,而不是以自殘式的行動來換取宣傳口號。中國若繼續將經貿決策淪為政治工具,最終承受代價的,將是無數仰賴航空通行與安全的中國人民。
(作者為軍人)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精選